仲卿何罪有,世路本多艰

仲卿何罪有,世路本多艰
陈思源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我想写一些我对焦仲卿的看法。虽说这场爱情悲剧中焦仲卿难辞其咎,但他的所做所为也在情理之中,真正的错误不在于他。他对刘氏的爱固然是一场徒劳无功的自我感动,但却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他在以他的方式“笨拙地”爱着兰芝。
两人的爱情悲剧,焦母是一切的导火索。有人或许以为,是焦仲卿的不反抗导致悲剧,但我并不赞同。焦母所做所为虽然蛮横,却在当时的封建礼教秩序下被视作天经地义,即使反抗,成功的概率何其微茫!更何况这种幼稚的反抗一但失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将再也难以立足。焦仲卿不傻,或许在很久以前刘氏与焦母第一次起冲突时他已预料到一切的结局,但他对刘氏的爱让他选择怀有一线希望去隐忍,直到两三年后阿母的几句话让所有的冲突爆发。人们或许嘲笑焦仲卿怀有“不久当还归”的念想过于理想主义,却又下意识天真地认为只要二人反抗阿母双双出走就能拥有幸福美满的结局,这是何其有力的讽刺!
整篇《孔雀东南飞》焦仲卿的迷茫贯穿其中,反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只会加速两人的悲剧啊!又或许
有人提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认为他们同样身处汉朝,反抗封建礼教并非天方夜谭,可即使身处同一时代,有人挥金如土,有人终其一生在为温饱发愁,人与人的命运又是多么不同!即使社会环境类似,不同人的生活处境与家庭地位亦有天壤之别。恰如不能用他人的“尺子”量自己,我们凭什么用历史上少数名人的“镜子”去照官场上一名籍藉无名的小吏。我们凭什么要求他与整个封建礼教体制对立,抛弃十几年来属于自己的一切,与时代背道而行?
有人责怪焦仲卿在焦母面前的唯唯诺诺,却从未想过,从小在封建压迫下长大的孩子,要从哪里寻得那怕一丝反抗的勇气?我们生活在千年后人人平等的社会,何苦站上那道德的制高点,去要求他选择一条鲜有人迹的道路?焦母的强势从小注定了焦仲卿的软弱退缩,优柔寡断,没有担当,家庭教育上的弊病亲手将焦仲卿推向深渊!
评价一个人之前,你必须设身处地去理解他的处境与经历,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性格,正是因为每个人都受到过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迹遇。仅凭自身个人的价值喜好评批别人的得失是没有意义的,人与人的苦难各不相同。局外人的“上帝视角”,如何能理解局内小人物的辛酸?
当然,我并不想粉饰焦仲卿的缺点,他在一个没有真正的爱的家庭长大,不懂得如何去爱,如何去守护,只是一味地“希望”,用生命最后一丝火光,去点亮追求自由婚烟的火种,只可惜,这火光,太小,太迟,太少……他的缺点,源自当时社会的缺点,他的不幸,是礼教体系的不幸,只是希望人们能看到他的苦楚,对他少一分恶意,多一分同情,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压死骆驼的,决不只有那最后一根稻草。
焦仲卿,汝何罪之有?